如果你还在纠结A股是牛是熊股票配资学习网,不妨看看这个数字:汇金、社保、险资等“国家队”持仓市值已逼近10万亿。
这相当于整个A股流通市值的15%,而他们的子弹几乎全砸向了沪深300、上证50这些大盘指数。
过去一年,上证指数悄悄收出两根年阳线,但散户的账户可能毫无波澜。
数据显示,90%的投资者仍沉迷于中小票的短线博弈,而同期跟踪指数的基民,收益率普遍超过15%。
银行股成了资金最大的蓄水池,险资一季度增持工商银行的规模抵得上半个茅台的市值。
白酒板块也没被冷落,某头部基金悄悄把五粮液的持仓比例提到了历史峰值,和2020年抱团行情如出一辙。
盯着K线骂街的人可能没注意,沪深300指数的月线MACD金叉已经维持了14个月。
技术派老手看到这个信号立刻想起了2019年——那轮牛市启动前,同样的指标曾持续活跃21个月。
“双创”指数的狂欢更像是一道烟雾弹,科创板50%的涨幅背后是游资主导的脉冲行情。
而汇金扫货的痕迹清晰刻在ETF份额上,仅沪深300ETF的规模就在8个月内膨胀了3倍。
有人翻出2020年的行情记录,发现创业板指也是在第一浪暴涨后横盘了整整11个月。
现在的市场节奏惊人相似:权重股搭台、题材股唱戏,但最终能穿越周期的还是那些指数权重。
险资今年配置A股的比例突然跳升到18%,这意味着至少5000亿增量资金要进场。
这些钱不会去接盘炒高的微盘股,某保险公司投资总监直言:“我们的风控模型只认股息率4%以上的蓝筹”。
证券公司的自营盘开始调仓,中金公司把计算机板块的配置比例砍到了五年最低。
取而代之的是电力股,长江电力的股东名单里突然多了七家QFII,持仓成本集中在年线附近。
盯着北向资金做决策的人可能要失望了,外资在平安银行上的操作完全踏错节奏。
他们在3月恐慌性抛售的筹码,正被社保基金照单全收,后者持有银行股的平均周期是5年起。
游资主导的“妖股”行情开始出现诡异断层,某氢能源概念股连续涨停时机构席位零买入。
龙虎榜显示,敢死队在这波行情中的胜率不到四成,而配置型资金在电力板块的胜率超过七成。
技术派注意到上证50指数的周线级别底背离,这种信号在2016年和2019年都引发过主升浪。
量能指标更值得玩味,当前沪深300的成交占比回升到35%,这正是机构主导行情的临界点。
上市公司的回购潮暗藏玄机,中国平安的单次回购金额直接刷新A股纪录。
但仔细观察会发现,这些钱基本用于注销股份,相当于变相提升指数权重股的含金量。
量化私募开始调整策略,有机构把中证500指数的对冲头寸降到历史低位。
他们给出的理由很直白:“现在做空大盘指数的风险,比2015年股灾时还要高”。
那些抱怨“赚指数不赚钱”的投资者,可能输在交易频率上。
数据显示,持有沪深300ETF超过半年的投资者,盈利概率比频繁交易者高出40个百分点。
券商的研报风向突变,年初还在吹捧“专精特新”的分析师,现在集体转向高股息策略。
某头部券商甚至把银行板块的评级从“中性”直接跳级到“超配”,这操作在近十年都属罕见。
ETF的申赎数据暴露了机构底牌,上证50ETF连续20周呈现净申购状态。
某公募基金经理透露:“我们遇到单日10亿级申购都不奇怪,但赎回申请从没超过1个亿”。
市场的割裂在股指期货上更加明显,IH合约持续保持升水状态已超过两个月。
这在2017年“漂亮50”行情中出现过,当时上证50指数随后走出了58%的主升浪。
那些喊着“A股永远3000点”的投资者,可能没注意指数编制规则已悄然改变。
剔除垃圾股、纳入红筹CDR等调整,让现在的上证指数和十年前根本不是同一个赛场。
私募大佬的持仓变动值得玩味,但斌的茅台持仓比例反而在股价新高时加了3个百分点。
他在路演时说:“这次不是信仰问题,而是看到险资的配置需求远没满足”。
市场的残酷在于,当70%的股票跑不赢指数时,抱怨并不能改变账户数字。
那些在2020年错过白马股行情的人,现在正面临同样的选择题:要不要相信K线背后的资金逻辑?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注:本文系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老铁们对此怎么看股票配资学习网,欢迎咱们评论区发表你的高见。
辉煌优配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